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歐冠升:“雙柜臺模式”將進一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附人民幣國際化發展趨勢及前景分析】
人民幣國際化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也在不斷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意味著人民幣在國際貿易、投資和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和認可。這對于中國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提升人民幣的國際聲譽和影響力,促進國際貿易的便利化和金融市場的開放性。目前,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人民幣成為國際支付貨幣、人民幣債券市場的發展等。
(資料圖片)
繼2023年6月17日推出前測試成功完成后,香港交易所(以下簡稱“港交所”)于6月19日正式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及“雙柜臺莊家機制”(以下簡稱“雙柜臺模式”),這將有效拓寬人民幣投資產品范圍,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其中,恒生銀行、中國移動、中國海洋石油等24只證券成為首批雙柜臺證券。同時,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等9家機構成為首批雙柜臺莊家。
雙柜臺模式下,具備港幣及人民幣柜臺的指定證券可以人民幣或港元進行交易及結算。雙柜臺莊家則為這些證券的人民幣柜臺提供持續買賣雙邊報價,為雙柜臺證券交易提供流動性,并收窄雙柜臺之間的價格差異。
人民幣已基本具備國際化發展條件。一國貨幣要實現國際化的條件主要包括:政治與軍事實力、經濟貿易規模、金融市場發展程度、歷史原因等條件。
人民幣國際化指數超越日元和英鎊。根據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于2012年設計的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變化趨勢來看,2010-2019年,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由0.02增長提升至了3.03,處于趨勢上升通道?!度嗣駧艊H化報告2021》顯示,截至2020年底,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達到5.02,同比大幅增長54.20%。人民幣國際使用程度在2020年上半年超過日元和英鎊,并連續三個季度在主要國際貨幣排名中位列第三,但與美元和歐元的國際化指數仍存在較大差距。
“十四五”引導人民幣國際化推進偏向穩健。政策指引是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重要驅動因素,“十四五”規劃明確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系。提出,要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相較于“十三五”的“穩步推進”,“穩慎”強調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要與國家綜合實力、金融開放程度、真實使用需求等相適應。真實使用需求的拓展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主要推動力,需要中國從自身加強人民幣的吸引力,并促進國際間的互利合作,從而促使更多的市場主體選擇人民幣進行結算。
人民幣國際化發展趨勢明晰。中國總體按照“周邊化-區域化-國際化”三步走的路徑逐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在中國資本項下不開放、不可兌換的前提下,人民幣國際化的起步是從雙邊貿易的結算開始的,人民幣周邊化進程仍在深入。至今,人民幣已初步具備人民幣亞洲化的基礎條件。未來較長的一段時期,人民幣國際化將朝著形成“三足鼎立”的國際貨幣新體系方向推進,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和有效性將得以強化。
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前景廣闊。關于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前景,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三大投行均認為人民幣有望在2030年成為世界第三大貨幣,高盛預計未來5年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將上升至6%-7%,摩根士丹利預計到2030年占比將達到5%-10%;與此同時,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也對人民幣國際化前景也非??春?。前瞻認為,人民幣自由兌換推進的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推進充分抓住眾多歷史機遇,晉級世界第三大貨幣指日可待。
國信證券指出,雙柜臺模式是首次在海外市場有如此大規模的人民幣計價的股票交易,港幣與人民幣雙幣報價的落地有望吸引更多內地投資者參與港股通交易。雙柜臺模式與“擴容互聯互通”的政策組合拳有助于擴大人民幣雙向跨境資本流通的渠道,為香港證券市場帶來更多增量交易,提升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流動性,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致辭表示,雙柜臺模式的推出恰逢人民幣戰略價值上升,各國用人民幣進行貿易和投資并將其作為儲備貨幣,對各類相關投資和風險管理產品的需求勢必增加,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會加速。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歐冠升表示,雙柜臺模式將進一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鞏固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并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和多元化機會。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金融行業創新趨勢與企業發展戰略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