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最新:豫見“國字號”盛會!院士“把脈”產業轉移發展“風向標”
大河網訊 (記者 臧小景) 產業是經濟之本,發展之基,引進一個高質量產業,能大大提升區域產業能級。6月20日,2023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河南)開幕式暨簽約儀式在鄭州舉行,這是全國唯一以產業轉移對接為主題的“國字號”盛會。
此次活動有哪些亮點?河南作為東道主,如何緊抓國內外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推動引資、引技、引智、引才有機結合?院士們如何就本次產業轉移活動主題涉及領域把脈問診?
(資料圖)
回顧丨已舉辦七屆,河南收獲“滿滿”
項目對接是歷屆產業轉移活動的核心內容,2010年以來,工信部與河南省已成功舉辦了七屆產業轉移發展對接互動,累計促成產業轉移合作項目3741個,簽約投資1.86萬億元,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區域產業對接品牌和產業轉移合作示范平臺。
河南通過搭建平臺收獲頗多,成為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橋頭堡和高地。通過承接產業轉移,河南先后引進了比亞迪、寧德時代、上汽、海爾、格力、華為、??低?、龍芯中科等制造業巨頭,建成睢縣“中國鞋都”、鶴壁尼龍小鎮、駐馬店“中國藥谷”等產業集群。
同時,通過活動還打造出引智引技新平臺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北理工鄭州智能科技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鄭州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落地開花結果。
亮點丨規?;?、新型化、集聚化突出
本屆活動以“開放、合作、發展、共贏”為主題,“活動啟動之初,組委會共發布項目合作需求1047個、投資總需求1.3萬億元。經過數月以來的洽談對接,目前共達成擬簽項目732個、總投資5820.83億元?!焙幽鲜」I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建濤介紹。
項目體量實現規?;?,其中億元以上擬簽項目678個,最大項目為南陽市桐柏縣引入的內蒙古遠興能源有限公司天然堿礦伴生鹽資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總投資118億元。
項目結構不斷新型化,擬簽約的新型材料、新能源、現代醫藥、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348個、總投資3023.9億元。
項目合作達到集聚化。從轉出地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項目共535個、占比73.1%;從轉入地看,鄭州、洛陽、南陽、周口、商丘5個省轄市共承接項目310個、占比42.4%。從落地園區看,落地在開發區和特色園區內的項目583個,占比79.6%。
環境丨優勢明顯,釋放產業“磁吸力”
承接產業轉移,既要引得來、落得下,還要扎下根、能發展,河南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要工作抓手,逐級推進“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持續推動“萬人助萬企”活動,通過優化營商環境,釋放產業“磁吸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當前,以河南省為代表的中部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中的“領頭雁”的作用出現,新能源、新改造、鋼有色、化工、食品、加工、紡織等產業向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態勢明顯。
“今年工業和新興大會將與相關省份共同舉辦系列的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促進一批重大項目的簽約落地開花結果。本次河南的活動是今年的首場活動,河南省是工業大省,工業門類全,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毙鞎蕴m說。
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李仲平認為,河南省把握發展大勢,高標準舉辦產業轉移系列的對接活動,為構建新發展特色,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
聲音丨搶抓契機,引得來、發展好
上海麥金地集團麥道生活服務有限公司早在2008年即來河南投資,主要在食品加工領域發力,今年又來河南蘭考投產30億元,拉動蘭考大單品,如沙地花生、沙地紅薯、堿地番茄,大力發展訂單農業。
“我們來河南,首先是基于河南豐富的糧倉;其二是區位交通,河南物流發達,從這里做全國的集散中心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其三,借助政府資源,人才優勢明顯;其四,這里營商環境好,在踐行焦裕祿精神上,蘭考人民很有拼搏精神,能更好把焦裕祿精神轉化成產值,帶動就業創業?!闭劦綖楹芜x擇來豫投資,上海麥金地集團麥道生活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程開展表示。
“做大存量,激活增量,項目簽約后將進一步推動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甭尻柺泄ば啪贮h組成員、副局長衛樹紅稱,本次活動全省上臺簽約項目24個,洛陽占3個。下一步,洛陽將以此次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為契機,全力做好簽約項目的落地推進和服務保障。
搶抓機遇,推介商水、承接項目。商水縣會上共簽約三個項目,商水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屈海濤表示,青島海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的廢舊纖維精細分揀和產業用紡織纖維加工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可達10億元,實現利稅1億元,帶動就業2500人以上。
“今后,我們將做到‘保姆式’服務,精準助企,同時,全力做好用工對接、 解決融資難題、 搭建融資平臺、開展產學研對接等工作,聚力打造紡織服裝先進鏈群,建成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產業園?!鼻f。
把脈丨發揮智庫作用,創新為要人才為本
借此活動機會,中國工程院組織院士開展了中原科技行,為河南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仲平給出三點思考和建議:
一、堅持戰略為先,加強發展路徑研究。產業有自身的發展規律,地區也有各自的特色和優勢,關鍵要順應發展的趨勢,找準發展定位,明晰發展路徑。
李仲平舉例說,2018年工程院與河南省共建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河南研究院,研究院成立以來,河南研究院承擔的高速鐵路軸承自動化途徑研究戰略實行項目,在高鐵軸承領域的突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建議,要繼續發揮智庫的作用,圍繞產業轉移升級中的痛點、難點、苦點,組織廣大院士深入開展戰略定性的研究,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智力支持。
二、堅持創新為要,推動技術吸收和升級。產業轉移關鍵在于技術,要提高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能力,強化集成創新和再創新能力。
“同時,要激發內生動力,加強權責攻關,突破產業升級的關鍵的技術,推動產業在升級中轉移,在轉移中升級?!崩钪倨秸f。
三、堅持以人才為本,筑牢核心競爭力。產業轉型需要高層次人才提升,要以產業轉移為契機,引進培養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卓越和高技能人才,筑牢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李仲平還表示,工程院歡迎科研院所和企業的人才參與到戰略咨詢研究、科技攻關、學術活動等工作中,更好地服務河南省產業轉移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