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股價漲幅超150%!云賽智聯“云端”奔跑乏力:營收多年踏步徘徊50億元大關
因為格蘭仕的舉報,一家名為“云賽智聯(600602)”的公司走進公眾的視線,其“熱股”體質也被越來越多投資者發現。6月16日、6月19日和6月20日,云賽智聯連續三個交易日上漲,經歷兩次漲停,股價較年初時已大漲近一倍,去年6月20日以來至今股價漲幅已超150%。
(相關資料圖)
股價大漲主要源于在相關政策背書下,國資云概念股迎來爆發,而作為一家有著國資背景、拿下上海市多個政務云項目的企業,云賽智聯自然成為資本的香餑餑。不過,云賽智聯的業績與其大漲的股價卻形成了鮮明對比,近七年的歸母凈利潤一直處于停滯狀態。
股價半年漲一倍
舉報事件后,作為被舉報的一方,云賽智聯不僅沒有遭遇股價大跌,反而在第二天迎來漲停,經歷一個周末后,6月19日和6月20日,云賽智聯的股價仍然處于上升通道。
6月19日,云賽智聯開盤一字漲停,報17.26元/股,9點50分盤中打開漲停,至下午收盤報收16.38元/股,漲4.4%;6月20日,云賽智聯報收17.16元/股,漲4.76%。
然而,云賽智聯這輪上漲與舉報事件并無直接關系,時間拉長至今年年初,云賽智聯的股價還在8.7元/股徘徊,截至6月20日收盤,該公司股價較年初已經上漲97%。
云賽智聯所在的國資云概念股板塊也在過去半年大幅上漲。從年初至6月20日,國資云板塊指數從1143點漲到1743.34,漲幅超過50%。6月19日當天,國資云板塊中,除了云賽智聯漲勢喜人,美利云(000815)更是迎來漲停;6月20日,美亞柏科(300188)、太極股份(002368)、銳捷網絡(301165)等概念股的漲幅也都在5%以上。
國資云概念股大漲的最大動力來源于,在數據安全、國資監管系統改革等多種多重因素作用下,政策層面對于國資云的大力支持。今年4月,國資委召開國資央企信息化工作推進會議,要求全面推進國資央企云體系和大數據體系建設,持續健全完善信息化工作保障機制。
業內對國資云的發展前景十分樂觀。據《2021-2022年中國國資云市場發展狀況研究報告》統計,2021年中國國資云市場規模約36.5億元,預計到2025年中國國資云市場規模將達到約146.4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1.53%,整體保持高速增長。
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對《》記者表示,在技術水平以及起步時間上,國資云可能并不優于民營企業的產品,但國資云擁有政策的傾斜優勢,在獲得地方政府支持、獲得土地以及銀行貸款方面相對便捷。
相較于公有云市場,國資云的發展前景更有期待性。2022年,國內云市場的增速出現了大幅下滑,以占據國內公有云市場大頭的IaaS+PaaS市場為例,IDC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下半年這一市場收入同比增長19%,比2021年下半年下降近24個百分點,與2022上半年相比則下降11.6個百分點,公有云的幾大玩家,包括阿里云、騰訊云、京東云等在內紛紛于今年開啟了降價模式。
業績增長乏力
有了政策的支持,具有國資委或央企背景的云廠商和地方國資云廠商,在市場競爭中明顯更有優勢,云賽智聯也是其中一個。
據官網介紹,云賽智聯成立于1986年12月,是一家以云計算與大數據、行業解決方案及智能化產品為核心業務的專業化信息技術服務企業,1987年1月,云賽智聯作為首家試行股份制的國有企業向社會發行股票,是國內最早上市的“老八股”之一,1991年11月又率先獲準向境外發行股票,成為中國B股第一家。
另據天眼查公開信息,云賽智聯的控股股東為上海儀電電子(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儀電電子(集團)有限公司由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100%控股,而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的實控人為上海市國資委。
目前,云賽智聯旗下的業務共分為三大板塊:云服務大數據板塊、行業解決方案板塊和智能化產品板塊。其中,云服務大數據板塊所貢獻的收入超過整體營收的一半。
尤其在政務云業務上,云賽智聯這幾年在上海市場收獲滿滿。按照2022年財報,云賽智聯已經成為上海市大數據中心資源平臺總集成商和運維商、數據運營平臺總運營商,上海市電子政務云IaaS平臺、上海市電子政務云中間平臺、上海市電子政務云PaaS平臺等皆由云賽智聯建設完成。
為聚焦核心主業,持續穩健高質量發展,云賽智聯近兩年還持續開展了投資和資產處置工作,擴大主業投資規模,剝離非主業資產和業務,進一步優化資產結構,如轉讓公司所持松江區榮樂東路689號不動產、轉讓所持廣聯電子100%的股權、轉讓所持有的上海儀電電子工程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以及近期引起格蘭仕舉報事件的轉讓松下微波爐40%的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云賽智聯停滯不前的業績與其接連上漲的股價形成了鮮明對比?!丁酚浾卟殚喸瀑愔锹撨^去幾年的財報,發現這家公司的業績增量并不明顯,甚至可以說一直在原地踏步。
2016年-2022年,云賽智聯分別實現營收40.94億元、42.1億元、44.66億元、48.89億元、45.89億元、49.93億元和45.3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8億元、2.77億元、2.72億元、2.42億元、2.49億元、2.57億元和1.81億元??梢钥闯?,這幾年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年度凈利潤一直在2億元-3億元之間徘徊,2022年還跌回了2億元之內。
《》記者就凈利潤增長停滯的原因通過郵件采訪了云賽智聯方面,截至發稿,對方未給出回復,公司電話也一直未能接通。
王超認為,國資企業普遍存在利潤率不高的問題,因為無論是運營利潤還是員工的激勵機制、優勝劣汰機制,其總體競爭力并不強,而民營經濟完全以利潤為導向的,國資在以利潤為導向的同時還承擔了一些社會責任,所以總體上利潤率和效率均比較低。
這個問題不僅存在于云賽智聯身上,《》記者注意到,同為國資云概念股的美利云甚至已經連續兩年陷于虧損。
“想提高國資云的盈利能力,關鍵還是要加大市場化,不管是從薪酬上還是從人才引進、運行機制上。在市場中,哪家的市場化程度更高,哪家的領軍人物更有市場化頭腦,總體上效率更高?!蓖醭f。
標簽: